04
2022-03
两部门:加快推动用户侧全面参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关于加快推进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办体改)【2022】129号)。
03
2022-03
双碳目标下储能参与电力系统辅助服务发展前景
本文阐述了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展趋势、电力行业需求和储能角色定位,探讨了在优化储能政策、加快储能设备研究、多种能源配备储能、“储能+”发展理念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最后,针对储能市场未来发展的政策改革、电池研究、协同控制、分布式储能集中管控等关键性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助力实现“碳中和”远景目标。
03
2022-03
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研究方面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团队在液流电池离子传导膜(ICM)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以膜的离子传递机理研究为基础,根据机理指导膜结构设计,大幅提升膜的性能,再对膜进行中试放大,在酸性和碱性液流电池电堆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性能。这项工作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路径,对接下来的应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5
2022-02
工信部:2021年全国储能锂电池产量32GWh,同比增长146%
25
2022-02
3.5GW/8GWh!截至2021年底已投运的光储项目数达276个
储能项目加强了可调度性,把光伏发电所产生的电量时移到高电价时段,而且打开了新的收入流。本报告为彭博新能源财经首次聚焦快速扩张的全球光储市场,发现美国和中国在已投运项目中所占比重超过90%,而且储备项目也主要位于这两个国家。
24
2022-02
锂离子电池建模现状综述
本文阐述了目前流行的电池建模方法:通过对电池电化学反应过程的模拟形成了电化学模型,虽然精度较高,但是模型复杂,使用时应当对其做适当简化,一般用于电池原理分析;通过对电池外特性不同程度的模拟形成了不同的等效电路模型,虽然不注重对原理的仿真,但是比较适合在工程实践中应用;通过对电池输入输出关系的研究形成了神经网络模型,但是其精度对于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较高;最后总结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应当更加深入地研究锂离子电池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方程量化描述,提升模型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能力。
24
2022-02
梯次利用动力电池规模化应用经济性及经济边界分析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退役潮来临,大量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将其规模化应用于储能系统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研究梯次储能的经济性对促进规模化应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分析了梯次储能系统的成本构成,并采用平准化成本模型分析了梯次储能的成本参数敏感性。其次,分析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现状,探讨了梯次利用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梯次储能规模化应用时在实现盈利和优于新电池情况下的边界值,为梯次利用提供参考。
23
2022-02
十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团体标准规范优质发展的意见》
23
2022-02
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力争2030年电化学储能达到1亿千瓦
《人民日报》2022年02月23日12版发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署名文章,题为“坚决扛牢电网责任 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辛保安提出:针对提高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对发展储能的现实要求,大力加强技术成熟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积极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力争到2030年公司经营区抽蓄电站装机由目前263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电化学储能由300万千瓦提高到1亿千瓦。
23
2022-02
需求侧响应将成新型电力系统特征
2月10日发布的《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下称《措施》)对“电力需求侧响应”作出专门部署。《措施》明确,推动电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纳入电力电量平衡,发挥需求侧资源削峰填谷、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和适应新能源电力运行的作用,并进一步拓宽电力需求响应实施范围,通过多种方式挖掘各类需求侧资源并组织其参与需求响应。《措施》同时指出,加快推进需求响应市场化建设,探索建立以市场为主的需求响应补偿机制。
共533条 每页10条 页次:28/54
  • 首页
  • 上一页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下一页
  •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