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要闻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协会要闻 > 驰而不息 臻于至善——2023湘湖储能行业发展论坛圆满闭幕!

驰而不息 臻于至善——2023湘湖储能行业发展论坛圆满闭幕!

2023-12-07 杭州储能协会


图片

12月3日,以“赋能双碳 新然储之”为主题的2023湘湖储能行业发展论坛在杭州圆满召开。

浙江省能源局付韬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浙江省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安全有序推进能源领域碳达峰,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与保供稳价工程”将成为未来五年浙江能源工作的主要抓手。他建议,要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拓展应用场景、增强风险意识,为全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图片


浙江省能源局付韬致辞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电力投资央企、省属能源投资企业、民营新能源上市公司、大型设计院、高能级科创平台等相关企业代表,以及协会会员企业代表共约百余人出席会议。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不仅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长远目标,也是适应全球能源体系转型的战略举措。储能作为优质灵活性调节资源,可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提高能源的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发展。本次论坛以“赋能双碳,新然储之”为主题,聚焦新型能源体系与储能,共同探讨双碳背景下,储能如何与新型能源体系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共筑新型能源体系下的储能新生态。


论坛嘉宾

浙江省能源局 付韬

图片

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钱啸

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 马海伟

杭州储能行业协会 何欣怡

论坛主题报告

01

新型能源体系下系统友好型储能的发展思考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的提出,未来非化石能源将替代传统高碳能源,成为电力系统能源供应的主体。大规模新能源的接入对电网的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钱啸立足浙江省新能源发展情况,为大家展示了浙江省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路径研究,并从路径研究展开,提出了浙江电网对新型储能技术的最新要求,包括强有力的系统支撑能力,更长的储能时长,灵活的储能布局、较高的能量密度,以及不同时期和不同技术路线的匹配性和适应性,深入分析了储能技术如何以更加友好的形式集成到电网中。

02

电化学储能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及行业统计数据分析

随着储能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储能的安全建设和运行压力也在不断增加。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同于常规水电、火电等机组,在电力系统中扮演着“电力海绵”的“蓄水池”作用,运行状况、运行特性与系统要求和应用场景密切相关。会上,中电联电动交通与储能分会业务部主任马海伟为与会人员带来《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评价指标(试行版)》的详细讲解,从储能电站本身安全运行情况和储能电站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的作用两个维度展开,细致分析了电力电量、能效可靠性3大类、17小类、40项评价指标。

03

浙江省新型储能发展现状

图片

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突破50GWh,同比增长250%+。今年以来储能行业高速发展,浙江作为储能市场的掘金热土,网侧、源侧、用户侧三侧项目加速落地。截至2023年10月底,全省已建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80.6万千瓦。杭州储能行业协会秘书长何欣怡在会上分享主题报告,从政策、产业、项目建设三方面着手,呈现了浙江省新型储能的发展情况。

04

《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解读

图片

得益于浙江省分时电价政策的调整和各市、区县陆续出台的支持政策,浙江成为用户侧储能发展最火热的省份之一。为规范用户侧储能的发展,浙江省能源局提出了《浙江省用户侧电化学储能技术导则》的编写,并组织杭州储能行业协会和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编制。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主要编写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陈瑜作主题分享,解读了《导则》征求意见稿的各个章节,并针对公开征求意见时收到的业内关心之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05

源侧大规模高能量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在双碳目标的愿景下,近年来新能源发展迅猛,截至今年9月底,光伏累计装机已超过火电,一跃成为我国的第二大电源。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也对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来自上海正泰电源有限公司光储系统部的负责人姜磊,在会上分享了光储的发展情况及趋势,从成本、性能、安全等方面介绍了公司最新的液冷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并展示了荒漠、水库、高海拔等地区的典型应用案例。

06

虚拟电厂下工商业储能的商业化运营建议

图片

鉴于新能源较高的波动性和随机性,电力保供和新能源消纳所需的灵活性调节资源日趋紧张,迫切需要推动“源随荷动”向“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转变。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张锋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主题报告《虚拟电厂下工商业储能的商业化运营建议》,从虚拟电厂和工商业储能相互赋能的角度,介绍了虚拟电厂的价值,并基于虚拟电厂就工商业储能得盈利模式和商业化运营提出了相关建议。

07

面向新型能源体系的工商业储能关键技术浅析

当前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能源应运而生。BMS作为储能系统中极为重要的感知部件,是储能系统的核心基础,也是EMS决策、PCS执行的重要依据。来自杭州高特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建江,从目前工商业储能循环寿命、安全性风险以及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集成单体安全阀、电压、温度监测的新一代BMS及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08

工商业储能商业模式和运营实践探讨

图片

针对浙江省用户侧储能高速发展的现状,来自浙江永能控股有限公司的陈超,在会上与大家分享了工商业储能相关的政策及成本情况,并就现有的四种商业模式,结合拥有的应用案例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析,对未来工商业储能的多元商业模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我国现已进入能源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迫切需求,是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重要支撑,也是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愿储能人与电力人携手同行,齐心并进,将新型储能打造成未来电力系统的“稳定器”、新型能源体系的“压舱石”,共同书写储能高质量发展的浙江答卷!

储能之道,壮阔无垠;行而不辍,未来可期!